半年前,玩明堂团队很是苦恼了些日子。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阿凡提可动模玩,可是最初的模型改来改去,还是不够接近童年记忆中的那个阿凡提,也就是没有达到“神似”的地步。大家前期都投入了很多心血,进行了很细致的打磨,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做中国人自己的模玩
上海玩明堂贸易有限公司是国内模玩圈的新秀,参与创建的伙伴基本都是80后。他们是动漫爱好者,是模玩玩家,有很深的“上海美影”情结,也看着国外的优秀动画片长大。他们建立公司的初衷,就是“做中国人自己的模玩”。
说到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定为“阿凡提”的原因时,“玩明堂”的创始人屠益华说:“这个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阿凡提的故事》原本就是偶动画,但是一直没有可动的模玩,确实令人着急。因为国内一直没有人关注这个领域,并且尝试去做经典动画形象的可动人偶,所以我只能自己来了。”
屠益华第一时间联系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争取授权,“如果说产品本身是躯壳,那么授权就是灵魂。对于现在这款产品来说,消费者认准的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授权LOGO。”屠益华始终坚信,对于模玩玩家和收藏者来说,这样的产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问题出在哪儿
为了取得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认可,玩明堂团队先自己做了一个“阿凡提”模型。虽然这款模型只是最初的“小样”,和后来定型的产品完全不同,却展示出团队足够的制作能力和对品质的高要求,给美影厂方面吃下了“定心丸”。
取得授权后,玩明堂团队就开始正式投入制作了。但最遗憾也最让人感到苦恼的事,就是当年的阿凡提人偶原件和制作图纸已经找不到了,他们只好通过反复观看影片,截取人物各个角度的图片来为模型制作提供参考。就是这样,玩明堂团队不惜通过一次次的修改和返工来提高模型的还原度。
尽管经过调整后的泥塑形态已经很接近“阿凡提”本尊,但屠益华总觉得缺点儿什么。想来想去,问题就在于细节刻画还有神似度上有差距。
屠益华和他的团队开始查找大量和《阿凡提的故事》有关的资料,只要与“阿凡提”相关,他们都要拿来细细研究,希望提取更多有用的素材,也了解更多当初创作影片时的幕后故事。
在这些资料中,一个名字频繁地跃入屠益华的眼帘:曲建方。
阿凡提背后那些梗
曲建方是著名的动画艺术家,是木偶片中阿凡提形象的原作者,也是后来13集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的总导演。资料中详细记述了曲建方创作阿凡提的过程,还有在“阿凡提”形象中埋下的许多“梗”。而这些“梗”对于还原阿凡提的神采至关重要。
1978年,由靳夕、刘蕙仪执导的木偶片《阿凡提·种金子》正式成立摄制组。当时担任美术设计的曲建方带领着一部分主创率先到达新疆喀什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从场景、服装、道具到当地的人文风俗,他们都要进行详细的调研,这些调研的成果最终也出色的呈现在了影片中。其中,最重要也最出彩的当然是阿凡提的形象设计了。
曲建方根据新疆地区人民对阿凡提的印象,影片中阿凡提的年龄定位在三四十岁。俊朗的脸庞,高挺的鼻梁和高高翘起的山羊胡都来源于对当地人的观察。最有特色的花瓣形眉毛则来源于装饰感很强的维族文字。为了体现一种夸张变形的美感,曲建方参照唐代泥俑的造型,将阿凡提的身材处理成上长下短的效果,手臂也呈上细下粗状。曲建方还让阿凡提把包头布“撒兰”歪戴,脑后飘着长长的一段头巾,体现一种诙谐和叛逆,同时也不会触犯宗教禁忌;而其中埋着最深的梗就要数阿凡提腰里的的葫芦或者腰包了,相信很少有人知道里边装的是什么。原来,当地民间流行一种叫“纳斯”兴奋剂,人民随身携带用于提神,也有不少道貌岸然的掌权者偷偷使用。所以,阿凡提把这种东西随身携带却从来不用,对这些人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屠益华看到这些记述后异常兴奋,也对曲建方肃然起敬。他不仅把这些宝贵的素材用于对产品的最后改进,也果断在产品的编号卡上注明“原造型设计,曲建方”,以此向曲建方致敬。屠益华认为,是这些默默耕耘的老艺术家创造了这些经典的作品和经典的形象,他们为中国动画艺术贡献了自己的心血,我们这些受益的晚辈不应该忘记他们。
上色打样后的阿凡提6寸可动人偶样品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不少动漫爱好者和模玩玩家纷纷表示“这是见过的还原度最高的国产手办”、“就算剁手也要入手”……而屠益华则表现得很淡定,在他看来这款产品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在今后的产品中还会不断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