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热门关键字:  火影忍者  死神  火影  www con  www japansex com
当前位置 :| > 动漫情报 > 业界新闻 >

一场动画与舞蹈结合的梦将亮相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izz| 作者:babyboy 时间:2005-12-29
Tag:

                       
    好莱坞动画精英与台湾现代舞名家联手在舞台上制造“真实的梦境”。多媒体音乐舞蹈剧《@梦》月底亮相上海美琪大戏院。

    你也许做过这样的梦――烦闷时,你在拥挤不堪的城市森林里迷失,喇叭高声喧嚣,几乎无处藏身;宁静时,四周空无一人,只有自己与镜子对视;幻想时,你在云层里奔跑、跌落;恐惧时,树苗瞬间变化成森林,雷雨交加中,毁灭和爆炸追着你逃亡的步伐……

  12月29、30日,将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的台湾多媒体音乐舞蹈剧《@梦》里,你会看到这些自己熟悉或陌生的梦境。这个“实拟幻境舞蹈剧场”的作品,台湾《联合报》的评论认为:“舞台通过光影动画,变成树林和海洋,让观众在剧场里走进真实的梦中。”

  创作于2003年的《@梦》,是结合了特效、动画和音乐的舞蹈剧场。它是观众的想象空间,也是其创作者――曾在好莱坞担任动画导演、特效总监的陈瑶和台湾现代舞家古名伸的梦想空间。

  “在电影院里,我们可以为《哈里?波特》的炫目特技而震惊,但是,那里面没有人的气息,没有汗珠和喘息。”古名伸说,如何把人的气息通过舞蹈加入影像特技中,是她与陈瑶合作的初衷。

  拥有近20年动画制作经验的陈瑶说,她之前做的三维动画,一直是在二维的电影银幕上呈现,并没有达成“三维”真正的意义,“人的肉眼只有戴上立体眼镜才能看到三维,所以我想,为什么不能利用舞台的立体做真正的三维?观众不用准备什么,就可以跟着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舞者是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看到;场景却是奇幻的、动态的,像梦一样。”

  陈瑶将《@梦》拆开解释为:@代表科技的符号,像每个人的邮箱一样,有属于、进入的意思;而“梦”,则是创作者和观众各自的体验。


动画师和舞蹈家的相遇
在现代舞大师邓肯的观念里,舞蹈是即兴的、解放身体的语言;在本雅明的分析中,电影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当舞蹈与影像在舞台上结合,是冲撞还是融合,是彼此解放还是彼此限制?

  6年前,在美国好莱坞动画制作公司做了10多年电影数字特效的陈瑶,遇到台湾现代舞家古名伸时,这两个女人就开始思考并试图实现这个梦想。

  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得舞蹈硕士学位的古名伸,1993年就创立了自己的现代舞蹈团,在台湾推广即兴现代舞,但她始终觉得“偌大的舞台上常常只有舞者,身边没有其他东西,力量很小”。

  而陈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制作电脑动画,1992年,她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取得硕士学位时,其6分钟的毕业作品《Chance F orm ation》就参加了S ig g rap h 国际动画大展,并获得1993年台湾金带奖实验类影片第一名。

  “毕业后我就留在好莱坞发展,经历了90年代好莱坞电影最蓬勃的时期。”陈瑶曾以动画师、艺术指导、数字特效设计总监、项目总监及制作部门主管等不同身份参与及主导了十几部好莱坞院线电影,如《魔宫帝国》(Mortal K ombat)、《蝙蝠侠》(Batman Forever)、《魔鬼战将I I》(U n d e r S i e g e I I )等等,以及数部3D动画卡通影集和广告影片。

  “好莱坞的动画特技制作讲究团队合作,一个特效影片就有上百人参与。动画师分工明确,只能在规定好的效果和内容下做事情。”在好莱坞工作了数年后,陈瑶觉得,独立制作的自由度才是自己所需要的。1999年,她回到台湾,一边帮台湾两家动画公司建立团队,一边思考影像科技应用于艺术创作的可能性。

  陈瑶以“我们的观念互相激活”来形容自己与古名伸2000年的相遇。那一年,陈瑶和古名伸集合视觉、动画、表演艺术家、舞美设计及工程师们,在台北成立了影舞集表演印象团。2001年,她们正式推出“动画舞蹈剧场”的概念,制作了《非爱情故事》在台北国际城市艺术节中首演;2002年,两人受美国科罗拉多学院委托共同编创《Dilatation》。

  动画影像与舞蹈,在两个女人的尝试下,第一次在舞台上汇合了。

8个月制作10分钟的“梦”

  “现实生活的压力下,我们越来越没有机会做梦,甚至连做梦的勇气都变得很微弱。”陈瑶说,在2003年创作《@梦》时,她的想法是,用虚实结合的舞台给观众造一个梦,“我们想带着大家的想象力逃离,感受梦的存在。让他们在短暂的一个多小时里看到真实的梦境,对现实松绑。”

  你可以在《@梦》中看到这样的舞台――近十块大小不一的巨型投影幕上,抽象与具象的图像不断拆解又重组。有时是倾斜的高楼一幢幢坠落下来,有时是重叠的密林或海底。这些影像造成的感觉是复杂的,有崩溃焦躁,也有美好宁静。

  舞者与影像的关系,像是电影镜头的推移。特写时,舞者与幻影对舞,肢体语言极有张力;远景时,影像吞噬着舞者,奔跑在舞台上的只有一个个黑影。

  “我编舞时要特别小心,大投影幕只要动一下,舞者就完全被影像吃掉。我要考虑影像和舞蹈怎么对话,镜头怎么拉近、推远。”古名伸将这种镜头感视为全新的观赏体验。

  为达到舞蹈与影像的和谐,动画设计也要费尽心思。

  “动画特技的制作成本费用很高,以每秒钟数千元来计算。舞剧里有超过100分钟的影片,但实际上制作的是200多分钟,这是很浩大的工作量。”陈瑶说,《@梦》最初制作时,从台北各大动画制作公司抽调了40多位动画师,“我们都没有舞台经验,怎么让影像在10块投影幕上有序交错、怎么跟舞蹈配合、放什么样的动画,都要大家讨论琢磨。”

  在一段10分钟的片断里,陈瑶设计了一个噩梦场景。为此,她做了半年的调查,询问不同人的噩梦场景,前后花了8个月的时间制作出舞台场景。“我在这个场景中做了很抽象的幻境,你会有惊惶失措的噩梦感。”

  陈瑶将《@梦》喻为“人生极短篇的合集,像是随着人的睡眠深浅不同而展开的梦”。

  这样的作品,想吸引哪些观众?陈瑶笑着说:“剧场是有人的脉搏在跳动的,但现在很多人觉得剧场是传统的,他们更喜欢在狭小的空间与电脑面对面。如果这些人能走进剧场,我想,他们会看到科技带来的梦幻,也会感受到人的气息。”
 


最新评论共有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热点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