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九月,著名漫画家丁聪、孙以增、常铁钧、张耀宁、张滨聚集哈尔滨,在2005凯旋城杯新闻漫画大赛评选间隙,五位漫画家接受了采访。
问题1:漫画不只是笑的艺术,好的漫画能给人以震撼,但是如今的漫画似乎越来越冲淡甚至失去它的讽刺和战斗的品格,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丁聪:漫画本身包含讽刺和幽默两大特色,当年抗战中用漫画救亡,漫画家以笔代枪,以讽刺漫画生动地勾勒了旧社会的腐败现状,从中国的现代漫画史看,总是在敌我矛盾最尖锐的时候,漫画发展达到高潮。时代不一样了,不能拿这两种漫画比较。那时漫画的作用是刀,现在的作用是手术刀,不是要刺死你,而是把腐朽的东西挖掉,把病根除掉。
我现在快90岁了,还在为《读书》画,仍然是画讽刺画。我的风格一直没有变。我仍然觉得有责任画讽刺画,也有读者还爱看。
常铁钧:漫画越来越冲淡甚至失去它的讽刺和战斗的品格,但这只是暂时的,漫画的作用在不久的时日中,将会凸显出来它原本的内涵。目前,漫画中动漫较多,而动漫只是张扬了个人对生活态度,而严肃的漫画所具有的讽刺性是不会失去它的市场的。
张耀宁:我认为只要社会存在着不公平,比如分配不公、贪污腐败,漫画就应该存在讽刺和战斗的品格。
孙以增:我觉得,现在是漫画创作的最好时期。现在思想束缚少,比如腐败现象在50年代根本不敢涉及,现在的漫画内容也比那时深刻多了。现在漫画创作走向多元化,漫画种类增加了,不仅是歌颂、讽刺,还有休闲漫画,如朱德庸的醋溜族等漫画,以及生活漫画、科学漫画、幽默漫画、旅游漫画等等,战斗性漫画就显得比例小了。
张滨:首先,我们不要给漫画一个很沉重的定义,它不一定非得是投枪和匕首,它可以讽刺,可以含蓄,可以是图解式的,也可以是非幽默的。漫画的定义很宽,它可以为新闻、商业、旅游、教育等各行各业服务。有的人瞧不起漫画,认为漫画是雕虫小技,干预社会生活的作用不大。但我想,倘若漫画家能够以社会生活的焦点和人们关心的热点为题,作品能起到讽刺揶揄,或警世诤谏,或褒扬歌颂的作用,从而净化社会。
问题2:作为一名优秀的漫画家应具备哪些素质?
丁聪:作为漫画家,仅有幽默感是不够的,要有政治使命感,有一颗正直的心,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我一直强调,“漫画要成为一幅画”,画漫画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常铁钧:人品、画品、博学、良好修养等都是漫画家应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漫画家应该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生活的各个角落和层面,增强自己对生活的洞察力。眼睛要盯住不同的生活人群,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漫画家就像开“杂货铺”的,需要什么样东西,就知道在哪里取,信手拈来。
张耀宁:漫画家首先应该是正直的人。漫画就是用来批评不公正现象的武器,如果漫画家没有一颗公正的心,又怎么可能画出事物真正的矛盾。其次,他应该有广博的学识,历史、政治、文学都应该有所涉猎,因为这些都是创作构思的手段。此外,他还要有熟练的技法和绘画能力,不管用什么工具作画,都能发挥到极致。
孙以增:优秀漫画家的素质,很重要的一个,要有正义感。要能够区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对坏要有拍案而起的勇气。这也是1957年漫画家右派较多的原因,别人什么还没说时他就先说了。我接触的都是正义感较强的人。
漫画画的是思想,要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人民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当然还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绘画技巧,有些漫画作者,画一百个人,其实只是那么几个人的形象,没有区别,把人符号化了,是基本功不足的表现。
张滨:这个说准确了很难。因为漫画分动画漫画、新闻漫画、商业漫画、连环漫画等很多种,我认为不同的漫画家就应该具备不同的素质。但优秀的漫画家也有共通之处,就是良好的绘画基础,丰富的联想,持久不变的创作热情,对社会生活各层面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
问题3:有人说,世界动漫产业的竞争是一次软战争。请谈一谈如何在世界动漫产业大局中高擎“中国造”的大旗?
丁聪:我不看动漫,无法评价。如今大多数年轻人喜欢轻松的动漫画,讽刺漫画比较沉重。不同的漫画有不同的读者对象,不能生存就淘汰,能生存就说明有生命力。
常铁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这场软战争中,中国漫画一定要画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打造中国品牌,开拓更广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漫画领域。
张耀宁:我们应该站在中国的立场去看世界,不要只看日本的动漫,因为日本并不是世界,还应该看看欧美的动漫。漫画是动漫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动画片还必须有一个好故事,搞好商业运作。然而这一切都急不得,一定要先打好基础才行。
孙以增:动漫我没有研究过。都说动漫受港台、日本影响大,其实它在中国大陆有很深的基础。动漫就是我们的动画片。我们有好些动画片在国际上获过奖,如《三个和尚》、《大闹天宫》。
有句话说,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动漫要想发展,就要有自己的民族风格。不能总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学。
2003年我去日本参加亚洲漫画研讨会,与会者不约而同谈到动漫,都认为动漫应该是一种产业,应该配套出来。甭管哪个国家,在这方面都不成熟,我国更不成熟,只是上映,没有配套的产业。
张滨:我觉得中国从来就不缺优秀的漫画作者,现在最缺的倒是能够看准市场、敢于承担风险的出版社和书商。内地大多的出版社都有迷信国外漫画家和中国港台的漫画家的心理,他们往往不信任大陆的本土作者,致使一些实力很高的原创作者没有市场,其作品只能靠零打碎敲地面世。如果没有出版社给他们一个平台,这些作者很难出头,因为再好的创作也需要包装和推广。
问题4:在中国漫画界乃至世界的画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漫画家往往是长寿者,也许是因为他的睿智和豁达吧,你对此有何感受?
丁聪:应该说,漫画和长寿没有必然联系。不过漫画家的思维倒是很敏锐的,反应快,总是在动脑筋。有人来打听长寿秘方,我的观点是“顺其自然。”
常铁钧:应该说不仅仅是职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要不断调整心态这个“轴心”,做为一个漫画家,已习惯于多奉献社会少索取了。常常能怀着轻松的心态置于这个世界,也许这就是健康长寿的秘诀吧。
张耀宁:漫画家也有不少短寿的,今年还有一位65岁的漫画家去逝了。演艺界的人之所以有很多人英年早逝,可能是因为他们长年在外奔波、四处赶场的缘故,而我们没有这种奔波的环境。睿智和豁达只是一方面,我相信脑子是越用越活的。人不会因为用脑而累死。何庆魁编戏没累死,但高秀敏演戏却累死了。
孙以增:也不一定。英年早逝的漫画家也不少。形成这个印象的原因,可能是三四十岁就成名的漫画家少。文革前人大图书馆有个老师叫叶学潜,当时画国际漫画,用钢笔画,现在画国际漫画的人,没有一个赶得上他,可惜英年早逝。
长寿的漫画家,可能跟他们的心胸开阔、豁达,有一颗童心有关。每次遇到方成,他都说自己忙着呢,日程都排到十五年以后了。他说自己长寿的秘诀是“好吃好玩好色”,什么好东西都想尝尝。其实我接触的国画家中,长寿的更多。
张滨:人人都会有苦恼,有对人生际遇的不满,漫画家也如此。但不同的是,漫画家有一条很好的情感宣泄渠道,他们通过漫画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把自己看不惯的事讽刺一番,不但在创作的过程中自己说服了自己,还影响了很多读者。
问题5:纸媒体的时代是阐释的时代,出现了一批漫画大师,如今,电视时代也可称为娱乐时代,纸媒体成为弱势,你认为新的时代还会造就出像华君武、丁聪这样的漫画大师吗?
丁聪:时代不一样,产生的作品也不一样,比如台湾的蔡志忠、几米画得很好。新的时代仍然会出现新的大师和大家。
常铁钧:娱乐时代同样会出现杰出的漫画大师,“时势造英雄”。华君武、丁聪是属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背景造就出来的大师。而娱乐时代也会有以睿智、不落俗套而取胜的漫画大师,这个漫画大师是现在人用现代的目光、审美标准评定出来的。
张耀宁:我相信时代造就大师,不过目前这个时代可能不会出现漫画大师,因为现在正处于漫画的两个高潮转接的时期。
孙以增:当前时机还不成熟。现在只能说谁画得比较好。他们的大师地位决定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并不仅仅因为他们画得好,是时代造就的。
张滨:我想,这个时代不会造就出漫画大师了。因为华君武和丁聪是特殊时代造就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涌现出的漫画家极具战斗力和号召力,他们是政治型的漫画家;但在今天的和平时期,社会需要的则是娱乐型漫画家。或许若干年后,中国会出现像迪斯尼那样的娱乐大师,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目前人们尚处在温饱阶段,普通老百姓的欣赏水平还停留在小品、相声这种通俗的幽默上,对于高雅的、极具智慧的幽默的需求和认同,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问题6:漫画会消亡吗?
丁聪:不会消亡。
常铁钧:漫画绝对不会消亡,还会有更好的发展历程,目前,只是暂时的“低潮阶段”,走出低潮后,我相信中国漫画会有一个更高的腾跃。
张耀宁:不会。漫画是聪明人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可能以后的漫画会和现在的漫画形式有所不同,世界会越来越丰富,漫画也只是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但它绝不会因为世界的丰富而消亡。
孙以增:消亡不了。现在有很多漫画,如卡通漫画、休闲漫画都是从西方,从港台传过来的,他们的报纸也在登讽刺性的漫画,他们比我们还尖锐,还迅速。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第二天,讽刺的漫画就在报纸上登了出来。
群众还是喜欢漫画的。今天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歌舞晚会舞台上出现的画面,就是漫画与版画的结合,国画就没有这个战斗功能。
张滨:当然不会。我前面说过,漫画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很多领域,我最近画过一幅扑克,是宣传劳动法的,你看漫画的应用有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