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人》,原是国内知名漫画作者姚非拉的代表作,1999年被中央电视台动画部相中,欲改编成电视动画片,消息不径而走,引来诸多关注,未映先热,无疑应验了上期杂志所说的漫画与动画的互动效应。目前,《梦里人》制作已进入尾声,可望在今年中旬与观众见面。本片在创作上趋于写实,力求打造出一部不同于美日,能够体现出自我风格的青春动画片。
一说起《梦里人》,人们总会想到这是国内第一部改编自新漫画的动画片,第一次--往往意味着吃螃蟹,《梦里人》确实吃了一个大螃蟹,但却不是漫画改编,《梦里人》的导演李剑平坚持以动画的创作去要求、引导制作,去表现自我风格,本来很正常的事,放在目前的国内动画
《梦里人》走写实路线,并宣称不同于日本的那种写实,片子到现在还没有全部完成,所以我们无法得知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但从制片的角度来看,《梦里人》如何打造自己的风格,比它该是什么样的风行业,却是一个难啃的螃蟹。格更加值得关注。
从想做到可以做的时间是三年
早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导演李剑平就开始策划做现实题材,经几方面推荐,他选中了姚非拉的漫画《梦里人》。当上报选题的时候,当时全国还没有一部青春题材的动画片,为慎重起见,台里没有直接通过这个选题,而是让组织论证,看结果再做定夺。
李剑平当即组织了三次选题论证会,第一次召集作者以及版权方来进行讨论,第二次邀请了一些专家,包括几大漫画杂志的主编,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第三次征集了一批大中学生,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题材加以论证。尔后李剑平把讨论结果整理成厚厚一本材料递交台领导,在经过仔细审阅之后,《梦里人》终于获许拍摄,至此,李剑平心里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此时已经是2000年9月,由于各种原因,《梦里人》漫画版权购买合同实际落实是在2002年初,距1999年选中《梦里人》整整是3年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美影厂的《我为歌狂》与《梦里人》几乎同时被推上议事日程,结果在2000年就拍摄完毕,首开了中国制作青春动画片的先河,引起了全国关注,但该片有模仿日本之嫌,导致争议不断。
李剑平并不是很赞同走简单模仿日本的路线,这并非意气的选择,李剑平告诉我们,他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动画,用一个成语表达就是"胸有成竹",只要获准制作,经费到齐,就能把这根竹子栽培起来。2002年,李剑平如愿以偿,当他满怀信心投入到具体制作中的时候,没有想到更大的麻烦在等待着他。
《梦里人》引发了南北动画圈的一场争论
2003年5月份,在中国动画学会的官方网站"中国动画网"的BBS里面,有一个关于《梦里人》的帖子异常火暴,这个帖子集中了北方的策划创作人员与南方的动画制作人员的争论。
争论的导火线由一名南方的制作人员发表《梦里人》不会成功的跟贴所点燃,他认为李剑平作为总导演,就应该着眼于大局的层面,而不要过于事必躬亲,深入到制作的具体环节,频频修改已完成的画稿,这不仅增加了制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在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制作人眼里,这些修改被认为是不合运动规律且不利于成本节省的。北方的创作者们马上反驳,他们指责南方的制作者总是把曾经的做欧美卡通类(可爱片)的加工习惯和套路带入《梦里人》的制作中,这不符合《梦里人》的要求,会导致作品的整体风格不伦不类。
这个帖子一石击起千层浪,引来众多动画业界人员的参与,并很快把争论延伸为十几年的动画外加工是否对中国的动画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动画外加工人员是否国产动画制作业的中坚力量的讨论。
笔者对这篇帖子印象尤深,当时的感觉是又一场类似于建筑行业中设计者与施工队的争论,策划与执行的固有矛盾在动画行业的体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其实争论焦点在于谁决定动画的制作,是拥有十几年从业经验的动画加工人员,还是导演"不合常规"的想法?可能有人会说,要做大众口味的片子还是得尊重经验的积累,做前卫探索的片子可以跟着导演一起天马行空。这种说法在一般情况下是适用的,但不适合用在动画身上,这不是因为动画片要以新取胜,而是因为中国的动画加工,中国的动画加工,时间越长,越容易陷入固定的模式而不能变通,这样的动画加工已经不属于正常制作范畴了。《梦里人》创作与制作的矛盾,不是创作的要求太高,而是制作能力太弱。
那么,中国的动画加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拥有十几年对外加工历史,参与制作了大量国外动画片的中国加工行业不仅没有跟世界接轨,反而连制作一部动作并不复杂,以平实风格为主的国内动画片都这么困难呢?
动画加工只是动画制作的一部分
近几年来,很多媒体都在宣传中国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动画加工行业,中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画加工基地,很多国外著名动画都是出自中国动画加工人员之手,于是人们认为中国的动画制作是成熟的,欠缺的是创作,好的剧本和资金,这让一些投资者看到了希望,认为只要加大投入,就可以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动画片。然而,这么多年来,投在动画片身上的钱无计其数,却很少有一部动画真正让观众满意了的,人们在诟病内涵贫乏、故事苍白的同时,也指责画面简陋,动作生涩,而后者正是由动画加工负责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针对国外动画的加工能出好片,针对国内动画却力不从心呢?
人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全在于混同了加工与制作的含义,所谓加工,其实是在关键制作的基础上加上次要的工序,简称加工,加工往往是程序化,不需要自我突破,只需要不断重复,以数量的积累为目标的工种,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动画的前期创作好比总设计,中后期制作好比施工,而动画加工好比做一些砌墙,刷漆的工作。还需要指出的是,国内主要是给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做加工,这两个国家动画片发到中国的基本上是电视动画片,而且大多是属于二流和以下的常规节目。这样的动画片的动作是有着固定模式的,长期下来,导致动画加工人员只能画固定风格的动画片,只能砌同一种砖、刷同一种漆,并且还经常以这种做法去影响前期创作,最后出来的结果往往不中不洋。
比如,咱们中国人的习惯中,大人和孩子说话是不会经常把双手手心向上摊开的,也不会有耸肩这样的动作,但在动画加工人员的眼里,这是正道,做过的动画片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李剑平告诉我们,执导《梦》片费劲最大的就是让原画摆脱那些与本片风格不相适应的习惯,如过度过多的预备缓冲,转头闭眼这类把戏。这也正是我赞赏的地方,因为只有从矫正这样的“恶习”入手,国产原创动画片在人物动作上才不会看着全是一个味儿。李剑平在两年多的日子里,从一卡卡设计稿看到原画再看到修型,一直改到一张张动画,解决的一大部分就是这些习惯的东西,同行笑言他是全中国加工动画活干得最多的导演。
当然也有人会说,中国有的加工公司是可以把中后期的制作全部包下来的,他们的制作技术很高,也确实有这样的公司,但是这种公司往往是国外的动画公司直接设在中国,只对本国的动画节目负责,一般都不接国产动画片的制作,即使接了也往往发到其他地方去做。
中国动画加工的真实情况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正本清源,看看中国的动画加工是如何产生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出现了许多的动画公司,他们开出在当时几乎是高的离谱的薪酬,吸引了许多原来在国有动画企业工作的,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高水平员工去了这些新出现的公司。这些公司大多是台湾和香港开设的动画公司,也有美国人乃至韩国、日本人开设的公司和大陆个体经营的公司,其中以台湾人开设的动画公司为甚。比较有名的有宏广动画、朝阳动画、安利动画、太平洋动画、鸿鹰动画等等,主要分布在深圳、上海、北京、苏州和南京等地。它们的业务,95%以上是海外动画加工制作。
那么这些公司为什么都那么热心于做外包业务(海外动画加工制作的简称)呢?你也许想像不到,在90年左右时,一个在动画公司工作的员工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0元人民币!对!是20000!不是2000!现在两万元也许不算多,可是那时是90年左右。更可怕的是,你不用有高的学历,丰富的知识,只要有日积月累的经验,每天拼命的画,画到手抽筋都不停,两万元一个月,就是有可能实现的。什么人能拿到一个月两万元呢?导演、带片、熟练的原画、设计稿代片、修型带片和总动检。即使是等级最低的动画绘制人员,锻炼半年,每个月也可以拿到3000到4000元。工作的时间长了,有了足够的经验,谁都是有可能做到一两万一个月的,但是有两个前提:一是你要努力;二是做的片子是海外加工片,不是国产片――因为价格太低!
下面我们来看看动画加工的工资收入方式,就比较容易理解动画加工为什么无法产生制作高手了。
动画加工行业除了执行导演和带片级的人物外,都是实行的计件制。执行导演和带片是按集拿工资,他们就像是工程承包人。由片子的等级不同拿不同的工资。
设计稿工作人员是按照绘制的镜头数拿工资。现在一个镜头大概是40元左右,高的有60元,低的10元。
原画按绘制的时间长度拿工资,衡量的标准有尺和秒,一尺等于二分之三秒。现在平均一尺35元左右,最高时有达到120元,低的25元。一个原画一个月可以画200~300尺,熟练的可以画800尺甚至更多。
动画是按照张数来计算工资的,外包片一张2元,国产片1~1.5元。一个熟练的动画一个月可以画到1000张以上,一般一个动画一个月可以拿到大概2000~4000元,当然也有五、六千的狂人。
我为什么要把动画行业不同工种的收入方式这样明白的写出来呢?我想精明的人已经看出来了,既然是记件的工资制度,那么只要做得越多,拿得就会越多;那么如何做得多呢?方法很简单,只要通过品质部门的检查,手越熟练就画得越多。所以说,动画加工人员的追求一是在质量上通过检查部门,二是尽快把自己的手练熟。不要以为通过检查部门要费多少心思,只要认真按照要求的套路去画一般都能办到。说白了,国外让中国加工,不是因为中国的制作技术有多高,而是因为中国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可以提供快速量产的条件,真正有技术挑战和富有创作的工作都是在国外完成的。因此,大多的加工都只限于从一般技术上去解剖表面的东西,只关心动作的基本逻辑,对于动作原体的习惯、内心、文化背景不会有什么关注。衡量一个动画加工人员水平高低不在于他对艺术的感觉,而在于他能否尽快掌握一种套路,以及其熟练程度。只要你的目的是为了挣钱,哪怕最初是因为对动画的热爱而进入动画加工业,只要时间长了,就必然走上这条路,这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针对一个产业而言,动画加工属于生产环节,它是产业发达不可缺少的一环,他们的职业素质、职业操守和道德与经营、创作环节不完全一样,作为一个动画从业者,一定要明白自己将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虽然动画加工是动画产业发达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要知道,它是建立在经营和创作都成熟了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经营与创作还很薄弱,即使有成熟的生产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梦里人》给予我们的启示
尽管《梦里人》片子还没有完成,但却可以作为国产动画制作很有价值的一个参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有一个贯穿全局的总导演,一个坚持以创作去要求制作的导演,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发现貌似强大的中国动画制作是多么脆弱,是多么不符合创作需求。相反,如果导演不去贯穿全局,一味地所谓抓大放小,片子出来之后恐怕已是面目全非,这就是为什么国产动画很多连观众都能一看便知的低级错误却总也改不过来的原因。动画是一个集体劳动的产物,即使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很好,但只要相互之间不能搭配也会导致最终效果谬以千里,更别说那些做不好的情况了,所以动画导演就更要贯穿始终,只有他才能担负起整合所有劳动环节的重任,也只有他才能把握整体的效果好坏。在当前中国不成熟的动画片制作环境下,《梦里人》的做法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最终也可能不一定取得理想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是成功的动画片,就一定需要拥有李剑平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